【中國制冷網】在現階段,地源熱泵行業內的競爭異常激烈,眾多業內廠商的相互PK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惡性搶單、價格戰現象嚴重。筆者認為地源熱泵行業應該建立新的市場秩序,讓企業通過降低成本來提升效益,通過自我優化的良性競爭來跳脫出惡性競爭的怪圈,以最終實現行業內的優勝劣汰。本文以N公司為案例,來談談地源熱泵企業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希望給業內讀者帶來啟示。
N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N公司是一家專業化、規模化的地源熱泵產品制造商,近年來通過不斷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致力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N公司一直存在著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導致這種現狀可歸因為以下四個方面。
生產方面的問題
N公司使用的生產檢測設備多從國外引進,部分自動化設備在國內并沒有配備專門的維修人員,出現問題時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從國外飛到工廠來進行檢測和調校,等待時過長影響整個生產計劃。且部分設備的自動化屬性常常不能滿足產品非常規狀態下的裝配條件,更多的時間還是只能依賴人工進行操作。甚至可以這樣說,部分自動化設備的采用對成本的影響是不降反升的。
采購方面的問題
采購作為企業生產活動的重要環節,環環相扣,互為因果,可以說對許多部門的活動都會有所影響。N公司共有80多家供應商,但保持長期合作的卻是屈指可數。一方面是由于被迫降低采購價格的原因,不得已找尋價格便宜的供應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采購周期方面的考慮,能夠快速提供原材料的廠家容易成為首選。兩年前,N公司的上游國外材料商將價格做了大幅提升,導致N公司不得不易幟改用了國內廠商的相應材料。但是由于國內廠商的材料品質較差,生產后的產品形成了諸多問題,給公司帶來了巨大損失。隨意更替供應商造成的問題不只影響了產品,與此同時,還需要針對更替的物料對產品進行增料備案和測試,增加了企業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造成企業活動的失調,成本增高。
人力方面的問題
N公司每年在人員的更替上都會經歷一輪大洗牌,在訂單淡季用裁員的方式減輕人員薪酬方面的壓力,同時,也會針對高層管理者進行職位上的調整,采購人員每年一次輪換,企業各部門高管流失嚴重,雖然總流失率有所下降,但主動流失率卻在逐年攀升,每到年底前的用工荒現象已經給 N公司帶來了嚴重影響。
員工離職的成本可以分為有形和隱形兩種。一般來說,制造行業的企業員工流失率應當控制在 10%以內,但 N公司連續四年員工流失率在 14%~16%之間,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這對于企業的隱形成本無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更加嚴重的是流失的人員主要在生產、研發和采購這三個與產品息息相關的部門。尤其是一線操作人員離開的三個月內,企業的生產率會下降 40%~50%,也就是員工的離職會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在很長時間內只能達到預期的一半。
N 公司對于高層管理人員的聘用理念一直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相較于內部培養,其公司更愿意付出更大的代價聘請國外和國內其他公司的高層人員來對公司進行管理,這種聘用體制的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帶來人力顯性成本的增加,與此同時,超過半數的外聘高管流失,不僅影響了組織機構和管理決策,同時,因為人員更替帶來的管理流程的混亂和相關重要技術的流失,給公司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N 公司向來是根據訂單產量來規劃企業人員的模式,雖然從短期眼光看這種方式是可以避免在人力成本上的消耗,但是裁員裁走人心,員工缺乏對公司的信任和歸屬感;而職能部門的管理者更加擔心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行業人脈會因為崗位調動而付之東流,這不但不利于企業各部門的發展,更容易在交接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各職能部門的管理者更替也如走馬燈般。伴隨著 N公司不斷發展的是員工越來越低的忠誠度,這不僅會造成低生產率,影響交貨期和產品質量,造成企業顯性和隱性成本的增加,更會對企業的聲譽和形象受損。同時,等到訂單巨增時企業不得已又要拋出“高薪”的橄欖枝來招納員工,這無亦于是臨渴掘井、惡性循環。N公司的人員儲備思想缺乏,導致人力成本越來越高。
營銷方面的問題
近年來,N公司的在營銷中的費用占整個銷售收入的比重在不斷攀升,占了整個財務支出的30%以上,這一驚人的數字是如何產生的呢?
據了解,N公司花費了大量資金在廣告宣傳及差旅公關上,雖說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價格戰、廣告戰是國內地源熱泵企業開展市場營銷的主要手段,可是這并不足以撬動市場,這是一種典型的“撒大網撈小魚”的行為,而真正的產品營銷需要跟緊時代發展步伐。
另外,整個營銷部門對于營銷人員的一直以來都是“銷售至上”的觀念,只要有訂單,就會不惜代價;只要能拿到訂單,人人都可以成為銷售。這無疑讓整個營銷部門的導向和戰略出現了巨大的偏差,功利心理嚴重,再加上銷售人員大多是從別的領域轉來,并沒有強大的產品知識技術底蘊作為支持,對市場的開發和挖掘非常有限,捉襟見肘。
成本控制的優化建議
對于地源熱泵企業來說,成本控制的體系復雜且相互影響,事實上,對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有效控制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我們要針對成本控制最能出成效的環節,重點突破,有的放矢。具體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制優化
1.運用信息技術,串聯生產活動
地源熱泵企業通過對信息的采集管理可以實現成本控制的一步到位。N公司應運用先進的ERP信息管理系統,使數據與信息在整個生產活動各方都能交流通暢;信息決策支持系統利用這些復雜的信息幫助生產管理者即時地了解到當前的生產狀態。
運用ERP 系統各相關模塊可理順整個生產過程,使數據信息在各個模塊共享與集成。所有模塊均共享每道生產工序中的產品信息,通過計劃與實際用量,固定資產與設備管理、產量與入庫數、返修與報廢等模塊之間的關聯,體現數據的集成與共享的思想。同時 ERP 系統不僅僅對于數據實現了共享,還對大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提取精華,為生產計劃部門做出正確的安排提供依據。生產系統的信息及功能的有效集成,可以實現企業的扁平化和精細化管理,利用系統完成對生產全過程的自動化監測及控制,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產量及降低消耗的目的。利用 ERP 系統,還可以幫助企業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各環節的調配協同,加快對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實現快速周轉,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2.減少自動化,操作更節時
越是現代化企業越是趨向于使用自動化生產線以減少對人力的使用,這恐怕是企業現代化的共識,但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采用自動化流水線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是因為設備的固定屬性而不能根據產品材料進行相應的作業時間調整、及不可調控性而無法應對產品特殊狀態的處理,從而浪費生產時間,更是因為部分設備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整個生產場所,加大了產品流轉時間,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可以說是得不償失。同時,關鍵設備的維修周期過長,也會對生產計劃和出貨造成嚴重影響。使用人工替代部分自動化生產線,除了可以直接降低設備購買成本,還可以避免高額固定資產折舊、設備維修的人工費用和等待時間。
人力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優化
1.培養員工忠誠度,固定資產再升值
人是企業活動最重要的參與者,企業生產可以缺少設備,但絕不可以缺少員工。人力應扮演好員工支持者和變革推動者這兩個角色。N公司要加大培訓有經驗、有價值的員工,培養員工忠誠度,降低員工替代成本。N公司的企業文化思維不強,不懂得如何樹立員工的歸屬感。其實,生產領域的工人才是企業真正的專家,他們對作業環節中的每個關鍵點都了如指掌,對每個細節問題都是最先發覺的并加以改進。
為此,人力部門要建立鼓勵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和創新思路的機制,將員工看做是人力“固定資產”,加強對員工的階段性培養。與設備一類的固定資產價值逐日減少不同的是,人員的經驗、接受過的培訓和技術專業知識的價值是會不斷增加的。在生產效益好的時候,不要因為短期利益隨意增加人員,在沒有訂單的時候,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對員工進行投資,提高每一個員工的素質和對企業的信任感,不僅是對企業聲譽和口碑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更是對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的巨大貢獻。
2.消除部門壁壘,加強隊伍建設
企業部門之間的內部合作有時甚至遠不如外部合作那樣緊密和通暢。由于組織機構本身的分類就存看不見的壁壘。它將各項職能和各個部門分隔開來,使團隊之間的溝通合作變得極為困難。即使是在一種完全開放的環境中,這些“壁壘”也依然存在。因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破這些障礙,進行跳脫出部門權責的合作,將公司的利益置于中心,讓各有關部門的團隊成員緊密協作以消除組織界限,并發現有益于整個價值鏈改進的有益部分。
N公司應該加大對組織機構的建設,在材料采購、技術研發、產品認證、營銷售后等方面制定詳細流程,并對每一次的采購和認證等行為進行評審工作。這樣可以減少信息溝通不暢與作業的重復問題,避免各種成本無形的增加,各部門聚在一起探討優效方案完成每一次的企業活動。以OA系統為手段,再造管理流程:理順工作秩序,精簡機構和人員,讓銷售終端的信息可傳輸到制造訂單處理系統并與計劃物流部共享。
同時,N公司應將手工管理方式改變為電子管理方式。在倉庫的現場設立財務人員的辦公地點,這樣可以方便庫存的盤點和信息的即時反饋。使用這樣的方式將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區域和職責融合起來,杜絕職能管理方式下各部門各掃門前雪,遇事互扯皮的弊端。加強整個企業的成本管理隊伍建設,宣貫大格局的成本控制理念,密切協調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形成成本控制的聯動機制。
采購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優化
N公司應秉持創建雙贏采購的管理思路,積極采用電子報價請求系統來了解供應商設備的競爭力,或是了解供應商對特定材料生產水平的估計,通過這樣詳細的了解來選定最優供應商與其進行合作。合作時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利用供應商進行創新上面,從產品開發初期就應該讓供應商參與進來,這不但有利于供應商更好地在模具開發時結合產品結構,加快供應周期,同時還能提出意見和建議,從設計角度和材料采用等各方面節約成本,提高產品性能。用系統的供應商估計體系選出優質供應商,和他們建立良好的合作供應模式,及時將輔料需求和供應商進行極時的溝通,這樣既可以節省大量輔料報備認證的時間和費用,也可以減少開模的時間,是合作的雙贏。
另一方面,N公司也要對供應商的數目進行優化。從所有可供選擇的供應商總體考察開始,然后逐步篩選。如果減少某一類產品的供應商不能降低供應總成本,表明供應商數目很可能基本達到了優化。所供應商數目合理化是一種必然結果。
N公司可以在擴展區域的時候試圖與其關鍵的供應商一起支持向新地區的擴展。嘗試和供應商一起努力,分別以各個項目為基礎,界定出風險收益情況,有時候在一個新的地區展開新業務,材料供應商極有可能會成為最棒的推銷伙伴,承諾替供應商承擔風險。這樣可以有效地建立和供應商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
N公司可利用學術論壇和公司舉行的技術交流會吸引大量的供應商,同他們建立強大的聯絡網。這些供應商可利用這樣的機會,向公司的采購人員介紹其新興技術,而N公司還可以將總成本模型和信息共享結合起來,以促進供應商的技術改進。
營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優化
1.線上營銷更快捷
近幾年來,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企業無法避免的趨勢,很多地源熱泵企業都紛紛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產品的營銷。網上選購、網上付款、送貨安裝,這大大減少了公司在營銷方面的產生的各種成本,同時還拓寬了受眾群體,也加快了訂單響應機制。隨著電商如火如荼的發展,這種大量的需求關系也能為供應商的供求有了穩定的保證,而穩定的供應商合作關系還可以減少線下處理成本,并加強緊密合作。因此,N公司要趕緊摒棄目前營銷中的“撒大網撈小魚”的高投入操作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完成產品分銷和資金保證。
2.聚焦售后環節,走好最后一公里
好的營銷不僅僅是售前對客戶的把握,售中對客戶的挖掘,更體現在售后對客戶的關注上。在購買時,客戶看重的是有競爭力的價格以及產品服務質量,但這些都是績優的因素,拋開這些必備因素外,最重要的參考部分就是產品的售后和維修環節。可以肯定地說,優質的售后環節是讓客戶保持忠誠度的營銷手段,售后服務才是供應鏈的最后一公里,它是整個企業活動循環過程中的最終端,也影響到地源熱泵企業的最終成本和效益。
總之,為了迎接更激烈的市場挑戰,廣大地源熱泵企業必須要未雨綢繆,只有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迎風不倒,迎刃不敗。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