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第二屆中國北方水產品訂貨洽談會暨2012全國餐飲業冷鏈供應鏈峰會在天津濱海新區中心漁港經濟區舉行。會上,開展了以“打通餐飲供應鏈,促進上下游共贏發展”為主題的產業圓桌對話,對冷鏈業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
冷鏈物流產業與餐飲業的矛盾已日趨激化,餐飲企業希望得到更廉價的冷鏈服務,而在低價壓力下,冷鏈物流質量隨著開始縮水,冷藏車間斷供冷而導致的冰淇淋變形、水餃粘連的例子隨處可見。今年(2012年)以來,餐飲業市場出現下滑,同比回落3個百分點,出現了非典后的z*低增長值。
“在國外,冷鏈物流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規范。這種類似于‘冷鏈字典’的行業標準自企業入行、人員上崗前就已經熟記于心了,更主要的是這樣的標準要求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共同遵守。”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秦玉鳴表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食品質量問題,僅僅針對冷鏈物流進行規范是不夠的,更要對整個食品產業進行標準化規范,讓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無縫對接。
秦玉鳴表示,中國食品產業的各個環節的標準應形成聯動。對于食品生產企業而言,要改變其對物流企業為低價招標的機制,要設定價格z*低限,將低價為先的招標方式轉變為服務質量優先。對于冷鏈物流企業應設立行業門檻,根據其冷庫、冷藏車等基礎設施數量、品質等綜合能力進行分級,劃分服務范圍,并及時淘汰不具備冷鏈服務的企業。對于下游的食品接收企業如超市、餐廳,要建立收貨標準機制,不達標的食品不予接納。同時,政府還應將產業標準納入監管部門的監管范圍,將冷鏈標準補充入QS認證中,實現冷鏈的全線監控。
據秦玉鳴透露,《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的國家標準已經出臺,并將于今年10月起正式實施,同時,針對水產品冷鏈、藥品冷鏈、餐飲冷鏈等細分行業的國標目前正在進行政策討論與考察階段,預計2015年之前將陸續出臺,中國冷鏈產業已經進入了標準化時代。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