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是利用淺層地能進行供熱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術,是指能轉移地下土壤中熱量或者冷量用于空調制冷或者采暖。地源熱泵系統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換熱系統(簡稱室外)、地源熱泵機組(簡稱機房)和室內采暖空調末端系統(簡稱末端)。
地源熱泵三部分的成本占比:其中機房(含地源熱泵主機)的費用較高,為40%-45%左右。而從細分成本構成中可以看出,地源熱泵主機、水冷螺桿機、鉆井投資、風道及各種管件占成本比重較大。其中主機占比約為20%-35%、各種管件占比可達30%、鉆井投資占比約為10-30%。其中地熱交換系統的埋管材料一般采用耐腐蝕、易佳功、傳熱性好的塑料管,如高密度聚乙烯管(PE管)、聚丁烯(PB)管材、鋁塑管等。
地源熱泵系統中的主機(地源熱泵機組)又由蒸發器、冷凝器、壓縮機和膨脹閥構成,供暖及制冷工作原理:
供暖狀態下
經過蒸發器的低壓液體工質吸收低品位熱源(地源)的熱量而蒸發成氣體工質,氣體通過壓縮機壓縮成為高溫高壓氣體工質,高溫高壓氣體通過冷凝器釋放熱量給負載(風機盤管)后變成高壓液體工質,高壓液體工質經膨脹閥減壓后變成低壓液體工質,低壓液體工質經蒸發器再次吸收低品位熱源(地源)的熱量而蒸發。
制冷狀態下
s*先由換向閥改變工質流動方向。低壓液體工質經泠凝器從負載(風機盤管)吸收熱量蒸發變為氣體工質,由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工質,在蒸發器內向低品位熱源(地源)釋放熱量液化變為高壓液體,經過膨脹閥減壓變為低壓液體工質。
地源熱泵系統的原理和成本結構解讀
2013-04-25 07:18:00 閱讀()
今日推薦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