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暖通空調制冷網 隨著今年10月13日第三輪太陽能熱水器招標公告的發布,11月2日下午將進行現場投標、開標,一大批企業再度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投標如果不中標,就要損失在產品檢測、差旅、公關等前期投入的費用。如果不投標,則會直接被競爭對手超越,喪失在農村市場同臺較量的機會。
實際上,了解到,自2009年5月第一輪太陽能熱水器中標下鄉以來,短短1年內,一批中標的中小企業由于實力差、品牌影響力低、銷售網絡不健全,已嘗到了市場拓展的“惡果”。在國家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三部委s*次公布的家電下鄉產品中標企業和流通渠道中標企業的考核成績顯示:太陽能熱水器成為“重災區”,領到80多張警示黃牌。
中小企業的困局
家電下鄉,曾經被眾多太陽能企業視為“鍍金之旅”和“救命稻草”的關鍵性政策,眼下卻讓不少中小企業“悲喜交加”。喜的是國家從政策層面認可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確定了這一產品未來的空間和地位。悲的是家電下鄉護航下的農村太陽能市場并非“到處黃金”,很多企業中標后突然發現農村市場競爭實在太激烈了。除了產品質量好、服務好,還要營銷活動有創新、人員配套服務跟得上,絕非低價格“一招制勝”。
“第一輪92家企業中標、第二輪76家企業中標,而太陽能銷售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山東、河南等少數省市,這樣就出現了幾百家企業爭奪一個市場,幾十家熱水器開滿一條街的景象。競爭激烈難免,這自然苦了很多中小企業。”多位分析人士告訴,在這種商業環境下,大企業可以規模化、品牌化、全國化擴張,z*難的就是中小企業,規模不小、資源有限,卻要全國性擴張,自然會遭遇“上不去又怕跌下來,只能是苦苦守望”尷尬。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了家電下鄉中標企業關門轉業的情況。一位企業人士透露,“安徽的一家企業,還有浙江的一家企業,均已經不再生產熱水器,相關業務也進入了破產清算程序。”
其實,中小企業的這一輪新困局,并非只表現于農村市場上。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很多太陽能企業在2009年獲得了爆發性增長,對2010年的市場盲目樂觀和期待,紛紛提前在2009年9月份便拉開了一輪“產業升級”大幕,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廠房設備的升級改造,甚至是在全國跑馬圈地、建立多個生產基地。隨著2010年市場理性回落、遭遇天氣倒春寒、市場競爭門檻提升,這種大規模投入隨即遭遇市場下滑的尷尬,一度引發了眾多企業資金鏈緊張,不得不關門歇業或停產。
不一樣的招標
由于第三輪太陽能下鄉招標是國家將在今年底終止原有前兩輪招標結果的基礎上,實施了新一輪招標,將對所有太陽能企業的實力展開新一輪的考查和篩選,屆時國內所有大中小型的太陽能企業都將同臺較量,這必然會加劇一部分中小企業的中標壓力。
海爾太陽能熱水器營銷總監劉剛認為,“這一輪投標,行業前20強企業中標應該沒有意外,在山東、江蘇、河南等國內太陽能銷售大省,前20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了70%以上,市場集中度大幅度提升。”
而業內人士于志成則認為,“在這一輪招標中,z*懸的是那些中小企業。很容易在與中大型企業的較量中被淘汰出局。”
在招標公告發布之后,坊間關于太陽能招標的各種信息便不斷傳出:有稱“此次太陽能中標企業數量將被嚴控到100家左右”,還有稱“企業投標后評委將用半個月時間對企業申報資料進行逐一抽查,防止企業造假。”
對此,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出現這種聲音的原因正是,一些年銷售規模不足1萬套的企業,都能中標全國31個省市,這簡直對家電下鄉資格的諷刺。”而此前多位業內人士呼吁太陽能企業數量多達數千家,中標數量在幾百家很正常。則被證明為“有實力布局全國市場的太陽能企業并不多,很多中小企業則是通過公關、材料造假等方式躋身中標企業行為,引發了今年以來的市場競爭亂象。”
“離第三輪太陽能熱水器下鄉投標還有半個多月,但已經有一大批中小企業跑到北京來活動關系了。與前兩輪相比,這一輪下鄉投標企業將會達到300家,激烈程度一目了然”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說。
不過,第三輪的家電下鄉招標,顯然不會讓一些缺乏實力的中小企業蒙混過關。多位業內人士坦言“提高太陽能中標企業的門檻,已成為在未來維護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短期內在一些品牌企業還無法通過市場手段全面洗牌時,通過政府力量來達到對行業的監管和規范,未嘗不是一種方式。”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