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不惜勞民傷財,命人從千里之外運送新鮮荔枝,只為搏得紅顏一笑。為了在運輸過程中保持荔枝的新鮮度,古人想了一個辦法:先制作一個雙層木箱,木箱夾層中填充滿棉花、羊毛,在荔枝采下后,將藏在地窖的寒冰和新鮮荔枝一起放入木箱中進行運輸。荔枝保鮮箱可謂當時冷庫的雛形,而快馬加鞭又全程“低溫”的荔枝運輸隊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較早的“冷鏈”系統。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很多市民不再外出買菜或聚餐,如何讓市民們每天都能在家吃到新鮮蔬菜,成了一大剛需。不少生鮮電商平臺快速反應,增加菜籃子供應,為市民把新鮮蔬菜送到家,負責生鮮運輸與配送的冷鏈物流在其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與此同時,冷鏈物流還擔負著運輸抗擊疫情的藥品及相關物資的使命。隨著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等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應用將有助于迅速將普通感冒發熱與新冠病毒區分開來,對于阻斷傳播、減少恐慌具有重大意義。不少冷鏈物流企業已向各省市衛健委與省疾控中心請命,表示有能力承擔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與樣本以及今后疫苗的冷鏈物流運輸工作。
可以說冷鏈物流的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相比唐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運輸速度,現代冷鏈物流產業更是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回顧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受到實體經濟等多方面環境的影響,不少企業受到較為顯著的市場沖擊,但行業整體仍舊保持穩步的增長勢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冷鏈市場需求旺盛
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鮮電商平臺的爆發式增長,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進口水果、有機蔬菜和各地肉品等被擺上人們的餐桌。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冷凍冷藏水產和肉制品進口量上漲至1000萬噸左右,果蔬、肉制品、水產品、乳制品總產量預計將突破13億噸;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預計將達到3391.2億元,同比增長17.60%,冷鏈市場需求巨大。
行業監管力度明顯加強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經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提出,食品生產經營者委托貯存、運輸食品的,應當對受托方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進行審核,并監督受托方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運輸食品。受托方應當保證食品貯存、運輸條件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加強食品貯存、運輸過程管理。《條例》的發布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法規標準,包括冷鏈物流的貯藏、運輸標準,有助于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建設,發揮法律監管效力。
冷鏈市場環境有所改善
政府層面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近年來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多個文件中提出了健全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行業的快速完善。許多省市也出臺冷鏈物流政策和規劃,把發展冷鏈物流提升到同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產業升級等息息相關的層面,在冷鏈用地、建設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和補貼。
一般來說,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主要有冷庫、冷藏車、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柜等,涵蓋了倉儲、運輸、配送、零售等各個環節,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讓產品品質大打折扣。其中冷庫在冷鏈產業上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最核心的設施,在冷鏈中的投資占比也較高。
不可否認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冷鏈市場的發展尚有很大差距。單從冷鏈基礎設施來說,目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和發達城市,中西部地區冷鏈資源匱乏;設備的種類和功能上發展也不平衡,大型的設備建設比較多,而中小型的冷庫卻少了很多;現有冷庫設備相對老舊,大部分的儲存設備功能不全,無法精準控制溫度。
隨著消費需求的升級,人們對冷鏈物流企業的輻射半徑、物流時效等冷鏈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傳遞到冷鏈產業中,就需要冷庫制冷工藝和技術持續完善,生鮮存儲溫區也需要朝著智能化、精細化方向邁進。
所有的磨難都昭示著新的機遇,疫情驅使著冷鏈行業重新審視自身發展的同時,產業革新的步伐也會越來越快。筆者以為,未來規模化、智能化、區域性的大型低溫物流冷庫將成為主流,那些規模小、穩定性差、能耗高的小型冷庫將會被逐漸淘汰 。當下制冷設備制造企業要做的不僅僅是抓住機遇,更要修煉內功,加大對深低溫冷凍設備的研發力度,在技術上采取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冷鏈產品競爭力,不斷挑戰新標準,推動中國冷鏈市場實現新飛躍。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