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出口與內銷都遭受銷售下滑的家電行業以及家用空調行業而言, 有人講中央空調產業還是幸福的。誠然也受到2008年開始的q*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由于中央空調產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相對比較低,因而整體行業狀況僅僅是增幅有所放緩,與其他行業遭受大幅下降相比,算得上是幸運和幸福的。
雖說相比較是幸福的,可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沒有哪個行業可以獨善其身。房地產市場的疲軟,在建項目的萎縮,中央空調的延后效應,都使得中央空調產業的后市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其實,也正是這種危機與機遇并存的環境下,凸顯出中央空調行業整合的大好時機。
面臨巨大的需求壓力
很多人對今年中央空調市場持有樂觀態度,是緣于國家投資4萬億元擴大內需為中央空調企業提供了市場的巨大利好。把4萬億的刺激計劃,看成是對中央空調產業的利好也不是沒有道理,在4萬億的投資中z*終有一部分肯定會惠及到中央空調產業。
4萬億投資對中央空調產業的惠及能有多大?我們不妨做一下分析。s*先,直接受惠有限。政府這次出臺的4萬億刺激經濟的投資計劃,主要投放目標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拉動經濟增長的民生項目。直接投資中央空調產業的幾乎沒有。其次,受惠的周期長。一些大型項目建設,諸如鐵路車站、核電廠房等等z*終必然會選用中央空調,但是中央空調是這些項目z*后的設備,是在土建、主體建筑完成后才會真正投入的。因此,真正要在4萬億上受惠也不可能在今年,z*早也要在明年才會有顯現。
另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黨政機關厲行節約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黨政機關“自通知下發之日起到2010年底,一律不得新建辦公樓,不準建設培訓中心、賓館、招待所等樓堂館所”。而樓堂館所正是集中對中央空調需求之所在,通知意味著政府機關的在這方面的新增需求幾乎沒有,這自然會減少一部分市場份額。
還有,由于國內房地產市場還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雖說近來市場有所啟穩,但是成交量還始終在谷底徘徊。而高檔房地產項目是對中央空調中占比重z*大的多聯機需求z*大的一塊,房地產一直在低迷狀態必然使得對多聯機的需求減少。從2008年開始房地產業的疲軟就已經影響到戶式中央空調的增長。
綜上所述,2009年對國內中央空調產業來說需求較少的壓力肯定不小。只是由于各個企業所擁有的技術和產品的不同,感受到的壓力也會有所不同罷了。相比較,具有節能效果的水(地)源熱泵、變頻多聯機相對要好一些,而傳統機型與吸收式機組的困難要更多一些。
行業整合的絕佳時機
近兩年,是中央空調產業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是中央空調的技術漸趨成熟,市場份額逐步向具有節能優勢產品上集中。尤其是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普及,使得中央空調與自控技術產業出現融合;另一方面,不僅國內中央空調市場格局進一步走向集中,q*品牌間的兼并整合方興未艾。兼并整合已經成為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不難發現近兩年來,q*中央空調產業整合的浪潮此起彼伏。約克空調被江森自控納入旗下,特靈空調被英格索蘭整合,特靈與約克都是在q*排行靠前的中央空調品牌,被兼并整合都是源自于進入樓宇的節能、自動化和整體解決方案。開利控股東芝,大金兼并麥克維爾,三菱重工與日立整合,基本上都是源于產品線的取長補短,達到資源利用的z*大化而取得競爭的優勢的目的。
同時參與整合的主體,都是有一定技術和資金實力的企業,通過整合實現各自的優勢互補,從而成為行業的主流品牌。對于那些既沒有技術儲備、沒有研發實力、沒有拳頭產品、沒有營銷能力、沒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只有通過行業的充分競爭洗牌,被無情的淘汰出局,行業才會進入到健康發展新時期。
其實,強強聯合已經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很多外資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后,就已經在尋找聯合發展的伙伴,以盡快適應中國市場環境。如,三洋與冰山、開利與一冷、三菱重工與海爾、日立與海信等等。只不過在金融危機下,這種整合與聯合的需求更為迫切。
對于國內中央空調行業來說,整合變革已經進入快車道,眾多小品牌充斥在這個充滿血雨腥風市場上,必然會有一個行業集中的過程。任何一個行業z*終必然會實現品牌集中,金融危機的到來則加速了這種洗牌整合的進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