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去年夏天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飾演的李泌憑借一處奢華的自雨亭,揪出賊首的藏身之處。唐代自雨亭,算是歷史上最出名的“空調房”原型了。
相傳,詩仙李白就是在清涼的自雨亭中給楊貴妃寫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佛檻露華濃”的詩句。
轉眼,又是夏天,你是在空調房里吃著西瓜搬著磚,還是在上蒸下煮心煩意亂呢?
至暗時刻,拐點來臨?
在古代,無論是自雨亭,還是冰窖、冰鑒等工藝雖達到涼爽的效果,但大都屬于用水或者冰作為載體。
直到1902年,美國工程師威利斯·開利研發制造出歷史上第一臺空調,空氣調節(Air-condition)一詞在1906年誕生。在這之后,現代空調才開始真正走入大眾視野。
一百多年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消費市場。2019年,中國空調總銷量達到1.5億臺,其中內銷9200萬臺,外銷5800萬臺。
然而,疫情下,當前空調市場正在經受至暗時刻。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空調線下零售額大跌62%,跌幅遠高于其他家電產品。
在渠道和庫存的壓力下,空調的降價促銷成為主要手段,數據顯示一季度線上空調平均價格下降達到25%。
一季度家電企業財報中,主營空調業務的格力電器凈利潤更是暴跌七成以上。
行業寒冬中,拐點在哪?空調行業處于四重拐點的交匯期。
第一,全球空調產業集中度迎來拐點。中國空調產業引領全球,全球超9成市場產品由中國企業貢獻。目前中國空調產業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基本實現國內自供,國內上下游產業鏈成熟,在疫情影響下,中國空調企業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
第二,國內地產竣工周期的拐點。從全年三季度開始,房屋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歷時兩年后拐頭向上,并在年底實現正增長。雖然今年正增長的趨勢被疫情打破,但3月和4月的當月數據已經處于同比上行中,地產竣工上行周期仍舊成立。
第三,家電更新周期的拐點來臨。白電產品的使用年限一般在8-12年,因此2009-2012年期間的家電刺激下的購買力正在進入更新周期。空調產品處于存量更新和增量上升的疊加期。
第四,政策的拐點處于臨門一腳狀態。4月15日,廣東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關于促進農村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勵家電生產企業依托銷售網點開展家電下鄉活動,省級財政對八類家電下鄉產品給予補貼。隨后,從海爾、海信等生產企業到京東、蘇寧等家電賣場,都陸續推出眾多“惠民活動”。

綜合來看,多方正在用各種方式,鼓勵民眾開啟“買買買”模式,政策拐點成為四大拐點中近期最明晰、更值得期待的落腳點。
各方助力下,效果立竿見影。
據奧維云網統計,五一期間(4.27-5.3)線上市場空調、冰箱、洗衣機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58%、40%和19%,遠超市場預期。
回望歷史,空調被遺忘?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十年前,家電行業三大政策接踵而至,探尋歷史,可以更好展望未來。
始于2007年底的家電下鄉政策,在2009年初全國鋪開,隨后以舊換新、節能補助政策也快速落地,政策周期主要集中在2009年-2012年。
“三管齊下”,家電行業頓時掀起巨浪。根據商務部和財政部的數據統計,三大政策累計影響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其中家電下鄉成為絕對主力。

行業整體來看,2009年到2012年行業實現快速增長,由于基數相對較小,在政策早期(2009-2010)各產品銷量增速迅猛,政策后期(2011-2012)由于基數高、需求相對透支,增速回落甚至負增長。
從具體產品的受益程度來看,彩電似乎成為最大贏家。彩電銷量從2008年1299萬臺上漲至2013年的5267萬臺,復合增速超32%。
如果以家電下鄉銷量高增長的2009年和2010年為例,銷售金額前兩位分別是冰箱和彩電,兩者合計占比超過60%,空調銷售金額占比僅10%出頭。冰箱由于平均單價較高,銷售金額占比超過彩電可以理解,可為什么單價更高的空調銷售金額占比這么低呢?
實際上,空調銷量同樣保持高增長,只是當時下鄉占比較低。2008年到2013年全國空調內銷出貨量從3000萬臺增長到6200萬臺以上,復合增速與冰箱相當。但2009年空調下鄉數量在所有空調銷量中占比不到10%,即流向農村市場的空調不到400萬臺,進而導致在整個家電下鄉銷售金額中的占比過低。
反而,剔除掉家電下鄉的部分,空調在同一時間不僅沒有落后、更是領跑行業大潮。
那白電大戶空調被農村市場遺忘?
從四大家電的擁有量來看,排名依次為彩電、洗衣機、冰箱和空調。經過2009-2012年三大政策的刺激,彩電擁有量在城鄉間基本實現“平衡”,農村洗衣機擁有量一定幅度上升,農村冰箱擁有量呈現快速追趕之勢,空調擁有量雖有增長,但與城鎮家庭擁有量的差值不僅沒縮小反而增大。
為什么空調難以走進農村市場呢?原因有四。
一是,農民居民相對較低的收入水平與空調相對較高單價之間的平衡。
二是,空調的制冷作用對于很多農村家庭來說屬于輕奢需求,而且有風扇等替代品。
三是,空調歷來被貼上“高耗能”標簽,過去農村的“拉閘限電”和高昂電費一定程度阻礙空調的滲透。
四是,空調對于住房條件、生活習慣等都有一定客觀要求。
十年后,空調市場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空調,迎來剛需時代
空調市場正在從城市向農村蔓延;空調屬性從可選消費品向必選消費品過度。
首先,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特別是農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進入萬元以上的新階段;同時農村家庭消費占比(消費傾向)明顯提升,從2013年的79.38%穩步提升至2019年的83.19%。
其次,空調競爭白熱化帶來的消費者紅利。在三大政策退出后,行業競爭進入短兵相接的綜合比拼階段,電商崛起、渠道下沉和價格戰的競爭紛紛上演,而這些對于消費者特別是農村消費者來說更是消費紅利。
最后,農村電網改造、安居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使用空調的客觀條件進一步成熟。
在進入剛性需求的背景下,空調有望成為白電領域最大的“黑馬”。
從過往政策刺激效果來看,冰箱、洗衣機和電視機在三大政策刺激下快速滲透,城鄉家庭的差距已經很小,達到理論上的“飽和水平”;只有空調,在農村市場存在較大洼地,有較大增量空間。
從農村家庭的理論需求來看,農村家庭住房普遍為獨棟式建筑,相對城鎮家庭而言居住空間大、房間數量多,對于空調的理論需求會更多。
從國內外對比來看,中國空調市場整體有巨大上升空間。以日本為例,其目前每百戶居民保有量高達281.3臺,而中國2018年全國平均保有量僅109.3臺,若對比日本整體上有超過60%的提升空間;即使以中國城鎮142臺的水平計算,也有近50%的成長空間。
空調的剛需時代正在來臨,這次農村市場真的大有可為
中國家電笑傲全球
水車踏水上宮城,寢殿檐頭滴滴鳴。
助得圣人高枕興,夜涼長作遠灘聲。
唐代自雨亭將冷水循環系統做到極致,是鼎盛唐朝工藝發達的集中體現。
一千多年后,中國的空調產業真正的笑傲江湖。中國家電龍頭,也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資產。
空調,不論長短期,有空間、有拐點,很可能成為行業復蘇的急先鋒。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