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幅員遼闊,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導致了區域差異非常明顯,其中溫度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雖然四季相同,但溫差巨大,每年冬季,身在海南的人還穿著短袖吃冰糕,北方的人們早已圍著火爐烤紅薯。雖然自然環境無法改變,但生活環境通過我們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早已翻天覆地的改變了。就那面對冬季嚴寒來說,通過我們勞動人民幾十年的努力奮斗,如今在冬季寒冷的地方,我們都用上了各式各樣的取暖設備,過上了四季如春的生活。對于冬季取暖來說,我們國家經歷了那些階段和那些方式,今天冷暖君就簡單梳理一下:
第一階段,解放初期到70年代初,由于我們國家經濟貧窮落后,自然資源匱乏,冬天取暖基本都是屬于半原始狀態,寒冷地區的人們,冬季只能靠裹著幾層大棉襖,點點木柴木炭取暖;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煤炭資源的開發,我們的取暖進入了第二階段,煤炭有了一定的開采供應量之后,人們在冬季開始燃燒煤炭取暖,這比以前提升了一個品質級,煤炭燃燒不產生濃煙,燃燒熱量高,不只能取暖還能燒水做飯,煤塊煤球蜂窩煤成了冬季家庭的必備品;

接著再往下發展,我們國家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工業也開始大步發展,全國很多城市開始建立熱電廠,熱電廠在發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蒸汽,我們智慧的勞動人民一想,這么多的熱蒸汽,用來冬天取暖多好,于是誕生了熱電聯產的集中供暖,集中供暖屬于第三代供暖技術,但集中供暖只能覆蓋一部分周邊的城市居民,覆蓋不到的地方還是只能延續傳統的供暖方式。

進入90年代以后,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大門的打開,第四代的新型供暖產品空調開始進入人們生活,可以說空調的出現將我們的生活水平一下從落后帶入了現代化。空調是以電為能源,既解決了制冷和制熱兩方面的需求,又不產生排放,讓室內環境提升了一個等級。但空調的核心功能是制冷,制熱屬于輔助功能,而且冬季用空調制熱取暖很不舒適。熱對流的取暖方式讓室內空氣干燥,體感很差,而且能耗高電費高,又不經濟;再發展到20世紀后,我國天然氣開始大面積普及,為了提高供暖效率和舒適度,以天然氣壁掛爐為代表的水地暖系統也開始流行,水地暖很好的解決了供暖舒適度的問題,而且設備體積小,應用環境沒有什么太大限制,為南方地區的冬季供暖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但燃氣供暖的方式能耗依然相對較高,而且結構相對復雜,對施工工藝和產品質量要求很高,壁掛爐本身使用壽命在10年左右,后期維護成本較高。

進入21世紀,全球環境改善與治理被廣泛關注,能源結構轉型成了全球議題,推動新技術新材料開始應用,供暖行業也由此進入全新的第五代清潔高效和智能供暖時代,由此產生了科技含量高的全新電供暖,其典型產品有電熱膜地暖、碳晶地暖、碳纖維地暖等等,新型的電供暖系統普遍具備節能高效、智能化、使用壽命長等突出特性,其中以碳纖維電供暖系統表現尤為突出,其優秀的材料特性、高效率高智能化、長期穩定超過50年的使用壽命等,在電供暖行業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動力。但目前國內碳纖維原料等級相對較低,核心材料技術幾乎被日本壟斷,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選擇品牌好質量有保障的產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